将脚步扎进泥土、把服务送进心坎的“一线工作法”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今年以来,多地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化身扎根一线的“施工队长”、升级产业的“开路先锋”、护航企业的“金牌管家”,在基层一线破解难题、赋能发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书写区域发展新篇章。
一线攻坚,展现担当作为的“硬核力量”。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蹲点调研”,党员小分队开展“入企问需”,工作专班推行“包保模式”,一系列扎实举措打破了“坐而论道”的惯性。他们不是走马观花的“过客”,而是躬身入局的“实干家”。现场办公、专题协调、清单管理,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工作落实在一线,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成为推动发展的“排头兵”,更树立起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
一线强链,激活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产业链是区域经济的筋骨,唯有强健筋骨,方能行稳致远。从实施“党建赋能”专项行动,到创新“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从填补产业领域空白,到构建“党建+产业链”新格局,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党员干部下沉产业链一线,既当政策的“宣传员”,又做项目的“服务员”,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以精准招商延链补链,让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打造出驱动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一线服务,厚植营商环境的“暖心沃土”。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服务好企业就是滋养发展的根基。“1+3+N”服务体系、“五个一”服务机制、政企“直通车”平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同和煦春风。从争取政策奖励,到破解堵点难题;从“保姆式”贴心服务,到“互联网+政务”高效办理,让企业真切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雨中撑伞”的关怀。当企业发展的底气更足,区域经济的活力自然奔涌。
“一线工作法”的实践启示我们:发展没有捷径,唯有扎根一线、真抓实干。当党员干部真正把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把服务送到企业门口,就能打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