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对科技金融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在全球化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科技金融,正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为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2025年5月13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旨在通过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领域的制度创新,为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科技金融进入2.0时代。
一、科技金融的内涵与重要性
科技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支持和服务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还包括创业投资、科技保险、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科技金融的核心在于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通过金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其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方面,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研发、试验和产业化阶段,企业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较高,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科技金融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科技创新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二、《政策举措》的核心内容与创新点
《政策举措》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财政政策、央地联合和生态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具体政策措施,旨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创业投资:强化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作用
创业投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尤其在支持初创企业和早期项目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策举措》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政策还强调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支持保险资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参与创业投资试点,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中的痛点问题,推动创业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二)货币信贷: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货币信贷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政策举措》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额度规模,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外,政策还鼓励银行探索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科技发展。这些措施将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优化内部贷款机制,合理确定贷款价格和期限,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三)资本市场: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具有关键枢纽作用。《政策举措》提出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同时,政策还强调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将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助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四)科技保险:发挥风险保障作用
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科技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工具,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支持。《政策举措》提出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试点。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完善科技保险体系,提升保险机构对科技创新的风险保障能力,为科技企业保驾护航。
(五)财政政策:强化引导与支持
财政政策在科技金融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政策举措》提出用好用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这些措施将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金融的积极性。
(六)央地联动: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协同推进。《政策举措》提出推广创新积分制,优化创新积分评价核心指标,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分层分类管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同时,政策还强调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创新政策,高水平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形成央地联动的良好局面,推动区域科技金融特色化发展,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七)生态建设: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
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体系。《政策举措》提出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推动科技金融开放合作,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这些措施将促进科技金融领域的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推动科技金融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三、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贷款规模持续增长,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市场日益活跃,科技保险服务模式不断优化。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金融体系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的匹配度不够高、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有待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尚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亟待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以解决。
(一)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
一是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的匹配度不足。一方面,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风险偏好往往难以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例如,银行机构的传统抵押授信模式无法适应科技型企业的轻资产特征,导致金融资源无法有效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另一方面,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仍存在较大堵点,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有待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科技企业上市门槛较高、一级市场股权交易机制不完善、债券市场标准不统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效率和规模。三是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尚不健全。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生态体系支持,包括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等多个环节。目前,我国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仍存在一些短板,如科技金融人才培养不足、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有限、政策协同效应不明显等。四是科技金融的风险防控压力较大。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较高,技术路线、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科技企业经营风险上升。金融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风险防控压力。例如,科技保险定价难以运用大数法则,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科技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策略
一是优化金融服务模式。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建立跨部门、跨机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为金融机构准确评估科技企业风险提供全面数据支持。要拓展多元化的企业价值评价和信用评估体系,推动银行创新融资模式,如“投贷联动”、保险融资、银政协同等,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金融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科学界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门槛,推进上市发行节奏常态化,优化对科创债纳入带息负债考核管制,推动债券市场标准统一。此外,大力发展并购市场,为创投基金打开多元退出渠道,进一步放松科创类REITs等产品发行条件,做大科创债市场规模。三是健全科技金融生态体系。要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推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要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提升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优化科技金融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发展生态。四是强化科技金融风险管理。要完善科技保险体系: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科技保险的风险保障能力。要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作用,通过融资担保的增信和分险功能,改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要提升金融机构风控能力,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探索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机制,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水平。
四、科技金融未来发展的展望
随着《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实,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将不断完善,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科技金融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为科技金融注入新的活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金融机构将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资本市场在科技金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科技企业上市环境,推动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协同作用,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三是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体系支持。未来,我国将加强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建设,推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政策合力。同时,还将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提升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四是科技金融的国际化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金融的国际化发展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一方面,我国将通过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的便利性,吸引全球优质金融资源流入中国科技创新领域;另一方面,我国科技企业也将通过境外上市、跨境融资等方式,拓展国际资本市场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科技金融的国际化合作,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
(作者:田惠敏,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徐蕴峰,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该项成果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