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疫控中心)持续八年深入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据了解,该中心自2018年以来以党建为引领,以种养产业为抓手,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蓬勃动力,生动诠释了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助力。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5月15日至16日,疫控中心副主任冯忠泽带队深入小坝子乡沙坨子村、胡麻营镇胡麻营村,开展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本次活动以“党建引领聚合力,联学共建促振兴”为主题,推动产学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帮扶活动中,疫控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与当地村党支部紧密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模式。通过支部联学共建活动,与当地村党支部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沙坨子村党支部书记徐昌山在活动上围绕沙坨子村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分享了八年来疫控中心对村里的帮扶历程,从生活物资资助到养牛养羊产业扶持,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村民铭记在心。小坝子乡书记刘长城表示,持续的结对帮扶和支部帮建强化了村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丰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军也肯定了疫控中心帮扶对当地农业产业和乡村建设的带动作用。会上,参会人员就国家肉牛产业政策等展开座谈交流。
会后,疫控中心兽医诊断室党支部、屠宰标准处党支部、屠宰事务处党支部组成调研组,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圈舍与养殖户、种植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对面讲解养殖知识,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解决种养技术难题,并对贫困家庭进行了慰问。
多维发力: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之门
活动伊始,疫控中心向沙坨子村、胡麻营村“爱心超市”捐赠价值10000元的生活用品,丰富超市物品种类,让群众切实受益。同时,疫控中心党委动员干部职工为帮扶村儿童捐书捐物,现场捐赠各类物品 500 余件,为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添彩。疫控中心副主任冯忠泽表示,多年来,疫控中心始终把助力 “爱心超市” 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捐赠生活用品、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励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为切实提高农民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村民增收,疫控中心组织开展牛羊养殖防治技术培训班。向养殖场户免费赠送《高效养牛》《牛病诊治实操图解》等专业书籍和宣传手册,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村民讲授牛羊养殖的方法和疫病防治知识。培训班上,养殖户们热情高涨,积极与专家互动,现场气氛热烈,通过专家的指导,养殖户们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术。近年来,在疫控中心的帮扶下,沙坨子村通过集中养殖、黄牛品种改良等项目,实现了肉牛存栏1100 余头,全村38户养牛户中有26户养牛规模达20头以上,养牛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种植产业方面,调研专家组走进胡麻营村,针对大棚西红柿种植开展技术帮扶。通过 “田间课堂”,专家们现场传授苗期植株管理、后期水肥管理等关键技能,为农户送上种植 “科技礼包”。胡麻营村的村民李海军表示,有了专家的指导,他们增收更有底气了。目前,胡麻营村的西红柿、辣椒种植面积已突破200亩,年产值达到410万元;苹果梨、鸡心果等果树园区则达到了600亩,年产值超300万元。随着农技帮扶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户正从传统耕作走向科技致富之路。
八载帮扶:书写乡村振兴的实践篇章
自2018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疫控中心坚持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八年间,中心与帮扶村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发展肉牛、肉羊、肉驴养殖,黑豆、西红柿种植以及观光果园等产业。
疫控中心常态化开展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对牛羊布鲁氏菌病、口蹄疫等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培养动物疫病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骨干。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保障群众的“菜篮子”“肉盘子”,千方百计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在疫控中心的帮扶下,当地农民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显著收益,更在观念上实现了转变。他们逐渐认识到,依靠科技和创新才能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疫控中心的协助下,村民们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等方式,将当地优质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未来,疫控中心将继续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一安排,探索多种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谋划协同整合更多的人财物资源,建立常态化的联系群众制度,深入了解基层需求和实际困难,继续把“需求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