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圭亚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2年2月12日,中国医疗队在圭亚那中资企业荣安公司林区驻地为工人做检查
文/《环球》杂志记者 田睿(发自乔治敦)
编辑/吴美娜
在圭亚那最大公立医院——乔治敦公立医院里,常年驻扎着一支来自中国的医疗队,当地医护人员每当遇到疑难杂症,总会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医生”求助。
自1993年起,中国已累计派遣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共295人次赴圭工作。30余年间,医疗队累计接诊患者近131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手术7万多例,并成功将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微创骨科经验、宫颈癌筛查经验等医疗技术传入圭亚那。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多年来还为圭方培养了大量医务人员,用仁心仁术持续造福圭亚那人民。
“中医太神奇了”
“来义诊的中国医生们到了!”当地时间2024年12月14日上午,圭亚那林登高速社区的居民们奔走相告。
林登高速社区有居民约5000人,主要是美洲印第安人。社区由散落在林登高速沿线的多个村落组成,这些村落大多位于雨林深处,医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这极大限制了当地发展,许多人甚至负担不起往返医疗点的车票。社区最重要的医疗机构——长溪健康中心仅有4名医护人员。
第20期(2024年9月抵达圭亚那)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当天抵达社区后,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包括普外科、眼科、儿科、妇产科、肾内科、疼痛科、中医科等专科在内的医疗检查、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宣教等各项服务,这其中,中医针灸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令当地居民啧啧称奇。
“医生,我的脖子疼了很多年了,能给我看看吗?”患者莫纳捂着颈部来到义诊点,眉头紧皱,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痛苦。颈椎疼痛困扰莫纳多年,已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但由于村落地处偏远,无法前往城里的诊所就医,她只能任由病情发展加重。
医疗队队员、针灸科专家季炜鹏接诊后耐心询问病情,仔细检查她的颈椎,“别急,我们试试针灸治疗。”他一边安慰着患者,一边从随身携带的针灸包里取出银针和火罐等设备。看到这些陌生医疗器材,莫纳神情中闪过一丝不安,季炜鹏察觉后宽慰她,“放心,中医治疗后你就能好转。”
随着治疗进行,莫纳颈部的沉重感在慢慢减弱。治疗结束后,她轻轻转动脖子,眼里满是难以置信:“真的轻松多了!”她激动地站起身,朝着中国医疗队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中医太神奇了!中国医疗队了不起!”
今年4月,《环球》杂志记者走进乔治敦公立医院的中医诊室,季炜鹏正为当地居民加顿斯进行针灸治疗。加顿斯告诉记者,去年的一场车祸导致他腰部和腿部持续的疼痛,在圭亚那当地医生的建议下,他从去年11月开始接受中医针灸治疗。他说,通过持续治疗,疼痛症状已基本消失,感谢中国医生把这种古老而有效的医术带到圭亚那。
季炜鹏说,中医专家一直都是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的“标配”。在乔治敦公立医院设立的中国医疗队圭亚那中医中心于2023年挂牌成立,已成为在该国推广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
“我想学会这个技术”
“杜大夫,我们刚刚接到一名产妇。她疼得厉害,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否再回来一趟?”看着产妇因疼痛脸上流下豆大的汗水,乔治敦公立医院麻醉科医生奥尔西娅·罗伯逊手足无措,一通电话打给第20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杜伯祥寻求支援。
电话另一端,刚刚下班准备休息的杜伯祥一边收拾着从国内带来的国产电子镇痛泵,一边告诉罗伯逊不要担心,自己马上返回医院。在他的指导下,罗伯逊很快确定了麻醉的药液配方,完成了硬膜外置管。药液注入后没多久,产妇疼痛明显改善。
经过近7小时的产程,产妇顺利生产。被推出手术室看到帮助自己的中国医生后,她竖起了大拇指。同样被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折服的,还有罗伯逊医生本人。手术后,她找到杜伯祥,详细向他询问使用电子镇痛泵进行分娩镇痛的各项技术细节和注意事项。
当得知这台体积小巧的便携式电子镇痛泵能设定负荷剂量、维持剂量、追加剂量以及患者自控镇痛时,罗伯逊说,“感谢中国医疗队给我们带来了这项技术。我想学会这个技术,并在圭亚那全国推广,给患者减少痛苦。”
“中国医生是我们的好朋友”
和诊疗一样,在器械驰援和医疗技术传授方面,中国医疗队也是不遗余力。
2月27日,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在乔治敦公立医院完成了该国首台荧光腹腔镜手术。接受手术的是一名31岁需切除胆囊的患者哈米德。中国肝胆外科医生钱益与手术团队充分评估后认为,传统腹腔镜手术易误伤胆管,使用日前中国医疗队捐赠的国产荧光腹腔镜手术系统进行手术导航是更理想的方案。
手术过程中钱益一边操作,一边为当地医疗团队讲解该手术系统特性及使用要领,在场的当地医护人员无不赞叹这套手术设备的神奇精妙。“这个4K荧光微创腹腔镜手术系统可以把病灶染色后显影,我要尽快掌握!”去年刚刚在中国江苏南京鼓楼医院进修三个月回到圭亚那的肝胆外科医生所罗门·桑迪,对这台新设备充满期待,学习热情高涨。
据了解,乔治敦医院的肝胆胰外科技术和设备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桑迪作为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一直在努力学习腹腔镜技术,中国医疗队的历届肝胆外科医生都成了她的良师益友。
除了桑迪,拉姆朱医生也即将奔赴中国进行肝胆外科的进修,为更好地适应赴华学习,中国医生为他专门制定了为期6个月的临床培训课程,并亲自带教。对此,拉姆朱医生深表感谢,也对此次求学信心满满。
“中国医生是我们的好朋友,感谢他们在圭亚那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绩。”圭亚那全国医学委员会主席、乔治敦公立医院院长拉姆巴兰说,院方非常珍视同中国医疗队的友谊,中方的技术分享、器材捐赠帮助圭方提升了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
杜伯祥表示,中国医疗队将继续加强与圭方交流合作,既为当地病患治疗,也将中国经验、中国技术倾囊相授,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